聚焦优质课程建设:解锁我院新晋4门“国字号”课程魅力

发布人:光华管理员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深耕课程建设。近日,我院《牙周病学》、《口腔基础研究导论》、《口腔正畸学》、《口腔预防医学》四门课程获评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让我们逐一走进这四门课程,解码其特色创新与改革成效。

 

《牙周病学》——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一、课程简介

《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针对知识体系广、操作精度高、思政融合难等教学挑战,依托多功能病例库、虚拟仿真平台等创新手段,全面提升学生临床能力与人文素养。

 


二、特色创新

  多形式课程思政推进医文融合:系统梳理4个专题、15个思政融合点。

  多功能病例库贯穿全链条教学:国内首创线上牙周病多功能病例库。

  多感官模式突破临床教学瓶颈:视、听、触联动助力掌握微动作要领。


三、改革成效

  学生培养成效:学生荣获全国本科生技能大赛奖项3项;发表SCI综述4篇;14个原创科普视频播放量达13.8万次。

  教师团队建设:课程负责人参编全国高等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牙周病学》和《口腔科学》;获全国牙周教学比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1人获评柯麟医学教育突出贡献奖;获批省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9项,发表SCI教学论文6篇。

 

《口腔基础研究导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一、课程简介

  《口腔基础研究导论》是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是国内首门针对口腔医学本科生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提升课程。

 

二、特色创新

首创口腔基础研究教学体系:主编《口腔基础研究导论》教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第一第二课堂融通式教学设计;“理论-能力-竞赛”三维拓展科研实践;建立系统性评价机制,全面评估学习成效。


三、改革成效

学生培养成效:指导学生获全国医创赛3金1银1铜,“挑战杯”全国一等奖等佳绩。

教师团队建设:获3项省级等14项教改项目,发表4篇SCI教改论文;曾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6项省级、7项校级教学奖励。

 

《口腔正畸学》——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一、课程简介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核心专业课程,通过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致力培养知识体系扎实、跨学科融合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复合型口腔医学人才。


 


二、特色创新

构建"双线·双学·双创"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双线混合式教学,慕课上线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点击量超6.5万次),虚拟仿真实验上线国家教学共享平台(使用量累计1.4万余次);“美学与工学”双学融入促进多学科整合;“科普创作与科研创新”双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助力复合型口腔正畸学人才的培养。


三、改革成效

学生培养成效:获“挑战杯”省级特等奖、全国口腔医学技能竞赛奖项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学生科普作品阅读量逾20万。

教师团队建设: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0余部,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4项,发表SCI教学论文多篇;获全国口腔医学青年教师授课技能展示一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等奖项。

 

《口腔预防医学》——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一、课程简介

《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秉持“厚基础、重实践、优技能”理念,创新实践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提升应用、分析与创新能力。


二、特色创新

推行“双师同堂”,由课程教师与社会实践基地导师联合授课;落实“三实社区”,即下社区实地考察、实际操作和实战服务,深化理论认知与专业技能;考评“四能并进”,即调查报告撰写、科普创作、社区服务与专业技术能力四项能力综合评价。


三、改革成效

学生培养成效:荣获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科普作品创作比赛特等奖等12个奖项。

教师团队建设:课程负责人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教材《口腔预防医学》,团队成员发表教学论文5篇;获中山大学第十一届教育教学成果奖。

  

 

  锚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航向,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全新起点,光华口腔医学院必将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深耕新医科建设沃土,以数智化教学赋能创新创造,以人文素养厚植医者仁心,在“口腔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上砥砺前行,为打造口腔医学教育新高地、护航人民口腔健康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