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光华口腔医学院第一届本科生科研成果大赛决赛

光华口腔医学院第一届创新成果大赛合照

       2018年12月12日,光华口腔医学院第一届本科生科研成果大赛决赛在光华楼一楼大厅及讲学厅举办。本次比赛是“科创育材协会”中“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期考核的全新尝试,也是面向全院本科生的首个壁报展评活动,旨在为我院本科生提供交流展示平台、分享科研成果、提升展示技能。本次比赛历时近一个月,向创才成员和全院学生征集科研成果,以摘要评比作为初赛,经过评审老师评审出涵盖临床病例、干细胞和再生医学、肿瘤生物学以及教学等方向的十个优秀作品入围决赛。今晚的决赛以壁报展示和演讲评比的形式进行,特邀程斌院长、林正梅副院长、许俊卿副书记、教学科洪筠副科长、学生科黎琳副科长作为嘉宾出席,黏膜科主任夏娟教授、青年千人、省杰青陈泽涛研究员、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寇晓星研究员做专家评审,近百名本科生到场学习。

       三位专家从报告内容、壁报设计、语言表达、仪表气质等几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做出点评。专家们提出,对于本科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完整的科研设计思路的训练,要做“科学家”而不是“技术员”;同时,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机会,培养科研兴趣科研,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奠定基础。

嘉宾点评1嘉宾点评2嘉宾点评3

 

      林正梅副院长表示,学院一直致力于打造光华专业教学品牌,锻就口腔医学临床科学家,培养“鹰式”人才,强筋骨、丰羽翼、拓视野、保平衡。其中,“羽翼”包括专业技能与科研两方面。本次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对本科生开展科研工作具有引导作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光华也将提高对本科生的培养标准,希望同学们更加刻苦努力,追求卓越。

副院长讲话

       许俊卿副书记表示,每一个行动的背后都有其意义,本次比赛一方面顺应了同学们的愿景,科研训练对于未来深造、走入工作岗位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符合学院乃至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口腔医学临床科学家。此次比赛为同学们营造科研氛围,提供科研场域,提升同学们对科研的关注度,进而转变为同学们成长的内在动力。最后,许书记以“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去做,总有可能”赠与在座同学共勉。

书记讲话

       程斌院长表示,大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与锻炼平台,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要学会“做学问”,要明白“问什么”“如何问”“问完要如何寻找答案”,学院致力于推进创新性的教育,同学们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提升创新性思维。今后,光华将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如调整教学模块、开展多段式考试、改革学生考核方式等,我们相信,严格要求是对同学们最好的善待。也希望同学们可以明确人生目标,做好规划,把握时间,努力学习,切莫辜负自己的青春年华、聪明才智与学校、学院的资源。

院长讲话

 

       经由评委老师的专业评审产生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根据现场同学们观摩学习后的投票情况评选出最具人气奖。以下为获奖名单:

 

一等奖

自体滑液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基质维持滑液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干性的探究

陆云洋

指导老师:孙养鹏

运用Unity 3D开发口腔病理学教学软件

陈宣亦、程芷兰

指导老师:徐萌

一等奖1一等奖2

 

二等奖

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牙体硬组织磨片的

制作与数据库的建立

蔡敏

指导老师:徐萌

二等奖

 

三等奖

硫化钼/聚丙烯腈复合纳米纤维膜的

制备及其成骨效果的实验研究

罗舒璐

指导老师:李彦

 

IGF-1和EGF诱导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抵抗mTORC1/2抑制药物

邢益菡、李卓盈、周心宇、蓝清滢

指导老师:许宝山

 

纤维母细胞高表达 VEGF-C 

在头颈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曾柏瑞、闫一诺

指导老师:洪筠

三等奖

 

优秀奖

锥形束CT辅助诊断及回访上颌前牙区根尖囊肿1例

卢嘉蕊

指导老师:权晶晶

 

促进皮肤创口愈合的抗氧化性能水凝胶的

制备及其应用

罗启培

指导老师:王彦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促进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ID)在口腔黏膜上皮中的异常表达

鲁琳

指导老师:孙建波

 

抗PD-1/PD-L1抗体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

进展与展望

刘航伯、曲杨

指导老师:孙建波

优秀奖

 

最具人气奖

IGF-1和EGF诱导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抵抗mTORC1/2抑制药物

邢益菡、李卓盈、周心宇、蓝清滢

指导老师:许宝山

最佳人气奖

 

祝贺各获奖团队!希望光华学子铭记评委老师的指导教诲。祝愿光华人科研顺利,勇登高峰,祝愿光华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口腔医学临床科学家!